189-8047-6739

全链数字化私域运营服务

您当前位置> 主页 > 私域讲堂 > 运营百科

社群为什么做着做着就死了

发表时间:2023-10-12 15:12:12

文章作者:小编

浏览次数:


社群建立之初,群主都抱着美好的愿望,希望群成员能够在社群里愉快畅快的交流,但一般是社群建立第一天很热闹,后面就慢慢冷场了。



01


在生活中,总有这样一些社群保持着活跃。


学校的班级群:

老师和家长实现一对多沟通,老师发的消息,家长必看,错过了就是对自家的孩子不利,这样的群每天都保持着活跃。


公司群:

工作消息通知、业绩喜报、工作分享,虽然成员对这类群没什么特别的好感,但是总会一直关注群消息。


业主群:

有房的人基本都会关注业主群,房子、生活、社区等和自己相关的信息都会在这里聚集,即便不发言,也会常常关注消息的。


社群为什么做着做着就死了(图1)


具有价值的学习群:

能够持续为成员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价值,比如群主经常分享有用的干货、内部资料的分享,能够让群成员每天都有获得感。


咸鱼二手群:

在群里偶尔能碰到心仪的性价比好物,可以吸引群成员随时蹲守。


好友群(闺蜜群):

本身线下几个好朋友就非常熟悉,玩得比较好,线上社群聊天没有障碍,在这里可以得到来自朋友的情感慰藉。


临时群:

因为某个任务或者活动,需要社群来提供暂时的沟通交流功能,比如说参加某个活动,让参与者都加入一个群,以通知活动时间、地点,处理成员的疑问,分享活动照片等,这种群等到活动一结束,基本就不会再活跃了。



02

例举了那么多种社群,其实可以总结出来社群的基本规律:


1、社群一定要有其功能性


任何社群从起群名称开始,就代表着它的功能性,功能越强,目的越明确,群成员对社群的关注度越高,回应也会很积极主动。

班级群、公司群就是这样功能性非常明确的群,它能够一直发挥其作用。

通常,XXX交流群最容易死掉,因为没有明确交流什么?如何交流?谁来主持?最后要拿到什么结果?

这种目的宽泛,作用不能具体化,或者细化不彻底的群就很容易在不作为中慢慢就失去了人气。

功能其实就是社群能提供的价值,包括信息价值、干货价值、情绪价值等,价值决定粘性。


社群为什么做着做着就死了(图2)


2、关注社群的生命周期


任何一个社群,如果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那么就不会有人活跃了,最后可能沦为一个广告群,群成员感到厌烦了就会退群,群主看不下去了就直接解散了。

所以一个社群从建立的开始就要预想到这个群的生命周期有结束的一天,在结束之前就要完成这个群的任务。

现在有很多自媒体博主是这样操作自己的粉丝群的:

有一个大群,让所有粉丝都添加进来;然后给群里卖课程,将愿意买课程的粉丝拉到新建的群里;过一段时间再卖更贵的服务,将愿意买更贵服务的人拉倒VIP群。

这样大群几乎不怎么花时间去维护,课程群花适当的时间去维护,VIP群想尽办法做最好的维护。

这个过程就像淘金子,在大群里面淘到忠实粉丝,并精心运营,实现价值最大化。

在大群生命周期结束前就完成这个过程,最终得到一个小而精的优质社群,通过精心维护,延长生命周期,或者迭代新的社群生命周期。


社群为什么做着做着就死了(图3)



3、群成员的交流必须要有一位综合能力很强的主理人


一个社群,群主非常关键,群主的表现决定了这个社群的走向。

如果是一个有价值的学习群,那么群主需要有一定的公信力,或者有高价值的信任背书。能够持续为群成员提供价值。

决定一个群走向的主理人不一定是群主,也可能是群里面的KOC(意见领袖),意见领袖的发言往往能够带动群成员讨论的方向。

所以在做社群运营的时候,运营方一般会安排几个自己人在群里充当KOC,带动群的气氛,利用人的从众心理,KOC充当潜水人员的“嘴替”,代替他们发表心声,从而引起群成员的跟随。



03


社群是一个公众场合,要运营好社群,作为运营者具备一些线上社交礼仪,更容易赢得群成员的好感:

1、以幽默的方式发布严肃的群规则。例如:“群内发无关广告者,第一次警告;第二次群主亲自抱出去”。

2、尊重每一位群成员的观点,观点各有不同,要允许不同的声音出现,委婉引导。

3、尽量不要发语音,大段文字信息要分段,这是一种利他思维,减少别人阅读信息的难度。

4、不说脏话,不含沙射影,不搞对立,群主要敞开怀抱欢迎每一位成员。

5、及时回复消息,如果没有及时回复也要补充说明理由,让群成员感到被重视。

6、根据群成员的人物画像,选择正确的发消息时间,避免打扰。

7、拉人进群或者推荐名片,先沟通,因为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添加陌生人。


做社群,如果不了解其底层逻辑,很容易做一次死一次,明确功能、关注周期、用心主理,社群不会做不好。